谈及私有云,如果你说有少少失望,这是正常反应,其他人也有同感。 专家们长期坚持广泛的私有云部署是预料中的结果,但现实并非如此。虽然构建私有云的技术已出 谈及私有云,如果你说有少少失望,这是正常反应,其他人也有同感。
专家们长期坚持广泛的私有云部署是预料中的结果,但现实并非如此。虽然构建私有云的技术已出现好些年头,使用的人却不多。
乍一看,私有云采用率图表稳步上升。比如,Forrester说有31%的企业客户宣称部署了私有云,另外17%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开始构建。
分析师Lauren Nelson表示,经过仔细查看,只有13%的组织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有云。
“多数是采用软件解决方案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Nelson说。通常,这些所谓的私有云并不包括云的某些关键功能,如多租户、终端用户自助服务或使用计量。
私有云的部分问题在于IT对其不一致的解释,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因此无法阐明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专家将私有云定义为运行在防火墙后面的专用资源,组成IT架构即服务IaaS云计算平台。美国国家标准协会NIST说一个IaaS云必须包括五个基本特征才是真正的云: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快速弹性以及计量服务。
Gartner虚拟化与云架构研究经理Aneel Lakhani表示,IT对于私有云的定义明显不同。
“人们所称的私有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东西,”Lakhani说,“我看见对私有云的范围指定从‘我们有个数据中心’到‘我们构建了类似于亚马逊Web服务的东西。’”
虚拟化:公有云难模仿
与之相反,虚拟化在过去十年红遍IT界。
Illuminata首席IT顾问Jonathan Eunice表示:“人们能快速进入虚拟基础架构,并充满热情--不止是因为厂商要求他们部署。”这些采用虚拟化的组织尽情地整合服务器,部署并系统化共享服务,如备份,甚至拥有灾难恢复功能,这在以前只有土豪组织才能对关键业务应用进行灾难恢复。
与虚拟化能给甚至最小型企业IT带来的成本与敏捷相比,私有云的益处似乎非常微妙。“理论上,我知道这存在差异。但我心里还是觉得虚拟基础架构与私有云之间没差别。”Eunice说,“构建私有云所能带来的益处其实之前就已经获得了。”
同时,由于市场领导者亚马逊AWS在2012年的收益大概有20亿美金,这促使对公有云的需求逐步上升。不仅仅只是AWS在增长。据金融服务公司Robert W. Baird报告显示,2012年排名前十的云供应商都有平均37%的增长。
然而,早期采用者表示他们的私有云项目值得花费时间与金钱。并且当有些公有云厂商,诸如AWS CTO Werner Vogels嘲笑私有云是“虚假云”,目的在于让企业购买更多硬件时,IT执行层也是一笑置之。
“如果我需要剪发,我也不会去问我的发型师,因为我自己知道是不是该剪了,”Vanguard Health Systems的CIO Scott Blanchette表示。
虽然没有一鸣惊人,“私有云还是会生存下来,”Blanchette说。
私有云采用案例
已经部署私有云软件的企业不会转向其他方式。
“业务拥有者从数据中心作为出发点,已经看到消费IaaS在闪耀着光芒,吸引人目光,”hedge fund的虚拟化架构师Neil Smith说,他们是早期采用VMware vCloud Automation Center (VCAC)的用户,VCAC来自VMware在2012年对DynamicOps的收购。
由于在虚拟化市场占据统治地位,VMware也是私有云的早期领导者。在2009年,VMware发布Project Redwood进入私有云,2010年正式引入vCloud Director (VCD),现在成为vCloud Suite的核心,取代了VMware Lab Manager.
Smith说,特别是VCAC让配置独立服务器的过程更加自动化与快速,并且扣款与showback功能向业务用户证明IT并不是免费的。“这让用户有个意识,”他表示。
不过,Smith说他的组织拒绝部署一些其他的VMware的vCloud套件,如vCloud Director,因为“我们并不觉得它能带来多少益处。”同样,该公司也在寻找其他高级应用配置服务,着眼于来自ElasticBox的软件,可以扫描内部与公有云。VCAC宣称其应用配置功能很牛,但在Smith看来,“多少还是需要一些人工干预。”
Forrester的Nelson说,许多组织亲身实践表明商业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如vCloud的成本相当高昂,严重阻碍采用率。她说,来自VMware或其他“四大IT大佬”的成熟的私有云产品几乎都在50万美金以上,许可与专业服务也贵,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根本吃不消。
云专线是支持MSTP专线/裸光纤/MPLS等类型的专线接入,企业总部数据中心或分支机构快速入云,提供安全独立的加密隧道,实现端到端通信。在云专线的线路上,即可实现数据上云、互联网接入、多点组网等多功能应用,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司客服电话400-028-9798!
下一篇:混合云战略背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