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控制平面机制内的另一种分配传输标签的方案是RSVP。在MPLS诞生前发明,设计为网络中各业务流创建带宽预留的方案,称为“ int-serv”模型。由于担心RSVP的可扩展性,跨服务提供商的端到端主机会话数量庞大,网络中的路由器必须创建,维护和拆除状态。扩展为LSP的创建和维护以及创建关联的带宽预留[RFC3209]。这种情况下使用的RSVP会话数比intserv模型少得多。单个LSP一条会话,承载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所有流量。
RSVP LSP不一定遵循IGP路径。扩展后具有显式路由属性,入口可指定LSP必须遵循的端到端路径,或者指定必须通过指定的节点。这导致:
1.路径符合IGP时会考虑不同的约束。这是流量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2.路径可以在线计算,也可以使用工具离线计算。在线计算的情况下,只有入口需要知道约束条件。显式路由消除路径上所有路由器具有一致的路由信息和一致的路由算法。
3.只要用某些方式指定路径,便不限于单个IGP实例(不限于AS)。LDP依赖IGP,从一个IGP区域或某个级别跨到另一个,但不能从一个AS跨到另一个AS。
4.用发信号通知LSP,路径由头端更改。LDP每个LSR跟踪IGP状态,独立于所有其他LSR更新其转发状态。在快速重路由之类的流量保护方案非常重要。
RSVP LSP由入口发送RSVP Path消息,目标地址是出口。消息设置Router Alert选项,中转路由器检查消息的内容并进行修改。Path包含主要参数对象:
1. Label Request Object.。请求路径的MPLS标签。
2. Explicit Route Object 。LSP必须通过的节点的地址。甚至可以包含从入口到出口必须遵循的路径。
3. Record Route Object 。记录路径消息遵循的路径,可以检测到环路。
4. Sender TSpec。请求带宽预留。
响应路径消息,出口发送Resv。寻址到上游的相邻路由器,而不是直接到源,依此类推。确保遵循相同的反向路径。Resv的主要对象:
1. Label Object。LSP的标签。
2. Record Route Object。类似Path消息RRO。
LSP建立后要定期刷新状态。可定期为每个LSP发送Path和Resv来实现。如果维护大量LSP,处理开销可能成为扩展问题。设计“Refresh Reduction Extensions”减少开销。Hello在邻居间定期发送。如果没有,节点要通过较长的RSVP会话超时了解邻居的故障。
没有ECMP的概念,LSP只遵循从入口到出口的单一路径。只有入口到出口的多个LSP可以ECMP。一些实现允许基于LSP带宽权重进行ECMP。某些情况,网络只有少量的RSVP LSP作为网络热点的战术方法。而某些是为了利用快速重路由。
总结下RSVP的关键属性:
1.Explicit routing。通过指定整个路径或通过指定LSP必须通过的节点控制LSP。结果是独立于IGP并比IGP更快地运行流量工程和流量保护方案。
2.尽管Refresh Reductions减少开销,但还需要定期的消息交换更新LSP状态。
3.会话数量与穿越该节点的LSP数量成比例。随网络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比较LDP:
1.易于配置:
(a)初始配置。RSVP要在入口路由器上显式配置LSP。
(b)增量配置。对于LDP,仅配置增加的新设备。
有些减少RSVP配置量的措施。一种是自动网格划分。另一个是自动带宽。 但这样的方案在每条LSP具有特殊的约束条件时行不通。
2.可扩展性:
(a)会话。LDP维护邻居数量相等的会话。RSVP会话数等于LSP总数。
对于全网状拓扑,RSVP LSP的总数约为N的平方,LDP与N成正比。
(b)状态维护。LDP发送周期性的keepalive和hello,但仅限邻居。RSVP必须刷新遍历路由器LSP的所有会话。虽然Refresh Reductions减少刷新会话必须创建和发送的RSVP数量,但仍然需要跟踪每个会话的状态。
(c)转发状态。LDP维护所有FEC转发状态。支持ECMP的能力意味着要维护多个路径。另一方面,RSVP仅保留通过LSP的状态以及潜在的保护路径。
如果不需要流量工程,选择LDP就不足为奇了。例如:
1. L3VPN。链路故障情况下通常没有严格的SLA,可提供多个Diff-Serv。主要考虑易于管理和配置。因此,LDP的部署比RSVP更广泛。
2.将第2层服务迁移到MPLS网络。诸如MPLS网络上的ATM和帧中继之类的服务仿真通常需要带宽保证。这种部署RSVP比LDP更适合。
3.需要快速恢复,例如语音。(快速恢复已添加到LDP LSP,可以将其用作RSVP的替代方法。目前最新是SR。)
许多经典的部署。SP为核心使用流量工程,而PoP中不需要。然后,SP在PoP中使用LDP,在核心中使用RSVP,在每个RSVP入口和出口之间用target LDP。如果面向核心的路由器数量为X,而边缘数量为Y,那么RSVP LSP的数量将从Y(Y-1)减少为X(X-1)。随着Y与X的比率较大,减少幅度也较大。较少的LSP意味着负载更轻,更重要的是,更少的LSP意味着更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果从边缘到边缘需要RSVP,那么LDP over RSVP不适用。但在非常大的网络,全网状也不行。引入[RFC4206]解决此问题。用一层路由器进行RSVP全网状。使路由器数量小于边缘。核心中的LSP称转发邻接(FA)LSP。LER到其它LER都有一条RSVP LSP,通过FA-LSP穿越核心。核心不知道边缘LSP存在,仅参与核心LSP维护,转发类似LDP over RSVP。
以上就是mpls控制平面机制中RSVP配置问题:RSVP对比LDP的介绍,如有全球网络优化服务、MPLS企业专线、SD-WAN网络专线、IEPL海外专线等企业网络专线业务。欢迎咨询:185-1068-0975